二百多位残障人士昨走进上交音乐厅:被音乐拥抱 被社会拥抱

  2021-12-02 13:30:22

“音乐是人生最大的慰藉。因为这句话,让我的生活打开了另一扇窗。”72岁的屠志鸿不是第一次步入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,但昨晚他特别激动,因为好友施善年在他的“安利”下,终于愿意坐着轮椅来听了一次音乐会,“希望他和我一样,能在音乐中收获快乐和感动”。

在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即将到来之际,昨晚,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迎来了一批特邀嘉宾。上海交响乐团和徐汇区残联共同发出邀请,200多位残障人士在亲友及志愿者的陪伴下,开启了一次盼望已久的古典音乐之旅。

音乐声起

提着拐杖跳起舞

音乐在你的人生中扮演了什么角色?面对这个问题,屠志鸿激动得声音都略微颤抖:“我从小就喜欢古典音乐,喜欢歌剧,也爱听帕瓦罗蒂这样的男高音歌唱。如果说之前音乐于我是一种精神享受,那么在遭遇那次变故后,它带来的不仅是享受,更是一种慰藉和支撑。”

近10年前的一次事故,屠志鸿的腿被压伤,从此必须依赖拐杖走路。出行变得不容易,但向往音乐的心依旧,为让自己走出阴霾,屠志鸿积极参加社区活动,还在老年大学报了美声班学习唱歌。“不知道为什么,听到音乐响起来,就忍不住想跳舞。”说着,他真的提着拐杖跳起了慢三步。

家住漕河泾街道的全国自强模范、盲人韩颖同样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。“知道能去上交听音乐会,我立马就报名了。”韩颖是个不折不扣的交响迷:“平时在家闲来没事,也常会用手机放音乐听。但交响乐不一样,那是一定要去现场的,现场感无可替代。”知道今晚的专场是专门给残疾人举办,韩颖感动地说:“有种被社会拥抱的感觉。”

暖心服务

一人配备两“助理”

其实早在上交音乐厅建造之初,就考虑了不同群体的观演需求。从复兴中路主入口到B1层的两个演出空间,动线上均有缓坡设计,并安排了升降梯。主厅和演艺厅靠近观众入口的区域,设有专属的轮椅座位。除此之外,所有公共区域及后台,配有5间无障碍卫生间可供使用。而在数量有限的停车位中,也特意预留出2个残疾人车位,最大程度地为残障人士提供观演便利。

然而,音乐厅运营7年来,团长周平发现,这些设施利用率并不高,愿意步入剧场的残障人士很有限。对此,徐汇区残联副理事长谈燕道出原因:“残疾人出行不太方便,去一个陌生的环境,往往会有各种顾虑。与其产生麻烦,最后想想还是放弃算了。然而,其实他们都渴望更好地融入社会,参与社会活动。”

正是基于这份“知心”,当周平代表上交找到了谈燕时,双方一拍即合。为确保嘉宾们观演顺利,区残联的工作人员提前多次来到音乐厅,确认各项无障碍设施,了解服务细节,并给出专业建议。

演出现场,记者看到,凡坐轮椅进场的残障人士都配备了两位志愿者,一人负责推车,一人负责引导。几乎是从进剧场大门那一刻,一直到在音乐厅里入座,全程陪同。按照防疫要求,志愿者要帮着扫健康码,有的还需要在演出前陪同前往洗手间。搀扶、拎包甚至还负责拍照留影,细致入微的服务暖人暖心。

精神家园

“小红人”全员上岗

考虑到残障人士的需求,昨晚演出,不仅中场休息时间延长至20分钟,还特意组织了“1380小红人”提供现场志愿服务。“1380小红人”是上交11月刚刚组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。得知乐团要邀请残障人士前来听音乐会,“小红人”义不容辞,第一时间举手参加。

演出当晚,37名“1380小红人”全员上岗,在实名入场、残疾车引导、取票验票、现场指引等岗位上,力所能及地提供贴心、暖心的服务。“小红人”吕菁是位教师,同时也是交响乐迷:“上交一直是我们乐迷的精神家园,来得多了就跟自己家一样,听说他们需要志愿者,我就来了,想要为同样热爱音乐的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。”

别看“1380小红人”服务队成立不足一月,但他们中有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能人,既有精通英法两门语言的翻译,也有对古典乐如数家珍的资深乐迷,他们平时每月都会抽时间来参加一到两次志愿服务——为不知道该选哪场音乐会的观众作介绍;为进场后茫然无措的外国乐迷“导航”;也为不擅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观众找健康码。上交音乐厅因为有了这支全能“志愿队”而更添温情。 本报记者 朱渊 【编辑:陈文韬】